您还在为寻找合适的报税财务公司而烦恼吗?不如选择专业的深圳市普洲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提供地址挂靠服务公司,欢迎来电咨询:0755-85219881
服务项目

新闻资讯

中国企业财务行为研究

来源 :http://www.pzsws.cn/news773789.html   发布时间:2022/3/4 15:27:00

【摘要】委托关系不仅是企业产权理论的核心, 在财务行为研究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实践意义, 可以说是财务环境的核心内容和财务行为的中枢神经。 本文主要运用委托理论对企业, 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分析, 找出现实差距, 并对改进国有企业财务行为提出建议。

【关键词】委托 财务 监督 激励

理论的委进行规范化的分析, 制下复杂的产权裂变与让渡关系, 抽象成基于不同利益目标的相对简化的合同关系, 并在此基的运行机制 。显然, 这种委托关系也属于财务环境的核心内容和财务行为的中枢神经。即财务行为主体( 人, 具体表现为含财务人员在内的经营管理人员) 所进行的财务行为 ———财务, 是委托关系下的行为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甚至可以说, 是主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出发, 通过对国有企业特殊委托关系及财务行为的规范分析, 找出现实差距, 并对改进国有企业财务行为提出建议 。

一、财务行为的简要分析

财务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委托关系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委托关系在价值层面上的最终体现, 可以认为是现代委托关系的核心内容 。这是因为财务行为的直接对象是企业的“血液” ———资金, 财务目标代表着企业委托的最终目标 。具体的财务行为涉及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方面, 包括筹资行为、 投资行为 、 收益分配行为等, 并且人须将所财产的完整性和履行责任的情况, 向委托人定期报告 。而且, 财务行为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委托关系的效率, 影响到成本的高低 。为了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 所有者一方面加强对人的财务激励机制, 即以自身利益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依据, 给予人以利益 ** , 在降低损失的同时追加履约成本 ;另一方面, 健全对行为的监督约束机制,尤其是财务监督, 通过监督 、 考评或其他责任方法来避免较高的损失, 但同样需追加监督成本。由此可见, 从企业财务行为中反映出成本内部项目间存在消长的关系, 可以适当增加履约成本和监督成本, 以使得第三种成本更大幅度的降低, 从而实现总成本的降低 。因此, 财务督导机制 ( 包括财务激励、 财务监督 、 财务约束等) 作为降低成本内部机制的核心内容, 对问题的解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财务督导可以在成本消长变化的内部项目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点, 实现委托合同的高效运作 。

在典型的现代企业制度下, 产权各项权能通过系列分解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委托关系:其一, 董事会与经理之间形成的委托关系;其二, 企业内部经营的委托关系, 这种关系实际上只涉及经营者内部的管理控制问题,不属于本文讨论的重点。在第一种委托关系中, 各出资者是分散人格化的所有者个体, 董事会则是由众多所有者推举的所有者群体代表, 从而构成授权的一方, 总经理乃至整个经理层是接受授权的人, 共同承担着资产责任, 向委托人( 股东)负责, 而股东凭借其所有权对人形成有力的约束机制, 可以在股东大会 、董事会上通过“用手投票”直接约束人, 也可以通过经理市场、产品市场 、资本市场( “用脚投票”) 的竞争间接约束人, 并且在股权分散、股东大会权力弱化的情况下, 设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对股东大会负责的监事会, 用以监督 人的 行为并审 财务 情况。

一般情况下, 具体的财务行为表现为:( 1)在筹资行为中, 经营者对增资持积极的态度, 因为雄厚的资本可以使经营者更为充分地行使其经营决策权, 同时许多非货币收益也随之实现, 而所有者对增资则持慎重态度, 因为产权融资涉及“稀释效应”, 债权融资意味着财务风险的增大, 两者的权衡和妥协促成了杠杆利益为核心的筹资决策技术的形成和应用, 以寻求筹资成本 、风险 、收益三者的均衡点 。( 2)在投资行为中, 委托人从自身利益出发, 要求投资收益率必须高于社会平均的或预期的资本报酬率, 而人除了考虑这一条件外, 还要综合其他目标, 如扩大市场份额、形成集约化规模优势、经营者任期内的绩效等。因此, 投资者在将投资权授予经营者行使的同时, 会在委托过程中设置一些决策流程 、分权监控制度或利益挂钩约束体系来制约经营者的投资行为 。( 3) 在收益分配行为中, 为了在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使既定的委托关系在扩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 公司所有者除了要求支取一定比例的利润外, 还得将其中的相当一部以备扩大再生产和其它用途 。的发展战略, 在对股东现实利益与未来预期收益权衡的基础上, 决定支取红利和留存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另外, 委托人往往会让渡一部分剩余索取权给经营者, 以促使经营者从长远的角度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 ( 4) 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干扰委托关系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信息不对称 。人掌握着企业内部大量的财务信息, 委托人的信息需求全部来自人的披露和报告, 这容易导致人隐匿实情、虚假陈报, 诱发道德危机 。因此, 必须实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有关财务信息的披露政策与质量约束机制, 以实现委托双方在财务信息了解方面的均衡 。

财务行为的规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运行机制中, 财务督导( 财务激励与约束) 在激励 、监督人行为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财务督导, 可以有效地促使人目标函数与委托人保持一致, 以较低的监督成本和履约成本追加额来避免较高的剩余价值损失, 谋求成本的最低和委托合同的高效 。

二 、中国国有企业财务关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一) 国有企业财务关系特点的规范分析

规范的委托关系相比, 国有企业的委托链环节过多, 成本过高 。中, 出资者( 个人和机构) 与经营者之间直接形成委托关系, 而在国有企业中, 从初始委托人( 人民) 、真正委托人( 国家) 到所有者代表, 仅所有权就形成了多层次关系, 最后由所有者代表与经营者之间间接形成关系 。根据理论, 每一层次关系都会因人与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及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而发生问题 。因此, 在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约束机制中, 必须以更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来降低成本 。具体而言,规范的国有企业财务行为必须体现以下特点:

1 .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目标

关于财务目标, 理论界有着多种观点, 例如“利润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这些观点长期争论, 以至于我们在财务目标的问题上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大致的共识 。笔者认为, 从我国社会制度和现实条件出发, 可行的财务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所谓“ 相关者”包括国家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 、经营者 、债权人、职工、政府税收部门。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 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并不是单纯的

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出资者, 其利益目标是以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为核心的综合目标, 它还包括对社会整体资源的最佳利用和市场发展合理性的考虑, 还会考虑到效率性兼顾正义性目标, 如社会公平分配 、保障职工权益等, 甚至还会受政策性目标的影响, 如国家权益的保护, 社会保障和福利 。( 2) 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财务目标, 在利益分配上还采取“分享制”, 可以使经营者 、所有者代表及所有者之间利益一致, 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 保证国有资产的高效运作 。( 3) 这一财务目标还有利于协调国有企业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 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相互监督和制约, 尤其是职工 、债权人 、小股东的监督有助于降低国有资产多级链中的监督成本。

2 .内源式资本扩张的融资结构

现代企业融资方式已多种多样, 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租赁 、保留盈余、吸收投资等。中国的国有企业只能以内源资本扩张为主。国家作为国有资本的出资者掌握着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 而且为了保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产权结构, 剩余索取权是不可转让的。这虽然不利于国有企业产权的流动, 但为国有企业建立内源式资本扩张模式创造了条件。这是因为不可转让的股权在实际操作中不再表现为可流转的股票, 代之以企业的“内部帐户”。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 内部帐户价值也随之提高, 只要财政不将其收归国有, 这部分资金可继续用作企业的长期发展 。这样一来, 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应表现为:内部积累———银行贷款 ———发行股票———企业债券 。银行贷款之所以是一种比较重要的筹资手段, 原因在于我国银行同样也归国家所有,由历史原因及共同的国有资本出资者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将十分密切。至于发行股票和债券由于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的限制而居于融资结构的次要地位。

3 .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投资行为

企业的投资行为可以分为产权性投资行为和经营性投资行为, 两者都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在经营性投资行为中, 由国有企业的财务目标决定了, 企业将不限于投资回报率高于社会平均报酬率的约束条件, 而注重具有长期发展潜力、能发挥综合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 这不是某一主体( 经营者或所有者代表等) 单独决策能够做到的, 需要各相关利益主体, 包括经营者、所有者代表、所有者 、债权人 、职工 、税务部门, 相互博弈, 共同决策。

4 .“分享”的利益分配行为

“分享”的利润分配原则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应该着眼于把劳动者产权引入企业产权结构中,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应该从企业产权结构上保障经营者、职工劳动者拥有部分股权, 参与企业剩余利润的分配, 并凭借股权参与企业决策管理, 实行“ 利润分享制”与“支薪制”相结合 。而且职工( 包括企业高层经理) 持股作为一个稳定的股权主体, 所持股份除特殊理由外, 不转让, 不交易, 只靠分红获得收益, 从而建立起企业与职工之间持久的利益关系, 使得职工( 包括经营者) 的个人收益与企业盈利水平 、资产增值、长期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内部人的自我约束机制, 促使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制衡和相互协调,有效地保障以国有资本为主的所有者的利益。

5 .“二元制”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委托关系中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合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国有企业多级委托链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则更为严重 。为了加大财务信息的公开力度, 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 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 、加工 。而且企业理财环境的日益复杂, 企业发展对财务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 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负担具体的筹集资金、决策投资方向及资本收益分配等重大任务。这不是“一元制”( 财会合一) 下的财会组织所能胜任的, 必须进行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适度分离, 实行“二元制”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 二) 国有企业财务中的病症分析

与上述规范的财务行为要求相比,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行为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1 .财务目标混乱

企业存在着对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依赖, 由此决定了现阶段企业财务目标的紊乱。 ( 1) “服从政府指令”的意识较强, 但“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企业在完成政府指令的行为上, 比较不规范 。 ( 2) 对“利润最大化”等效益目标的追求, 使企业具有隐瞒生产能力与财务真相的倾向 。( 3) 在放权让利改革中形成的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 现象, 使得经营者在行为上短期化倾向比较严重, 片面注重对个人利益( 经营者收入 、职工收入) 的追求, 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

2 .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外源资本扩张的筹资行为

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效益低下, 缺乏自我积累的动力, 企业内部资金筹集比例很低, 企业经营者为了扩张企业规模,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不得不大量依存于外部资金, 并且在筹集行为上异化为追求筹资数量的最大化。这表现为 :( 1) 国有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 而企业负债中以间接融资 ———银行贷款为最主要的形式。据国有资产管理局对 12 .4万户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资料, 到 1994 年 8 月 31日, 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 75 .1 %, 扣除资产中损失挂帐, 实际资产负债率达 83 .3 %, 比 1980 年高出近65 个 百分点, 而银 行贷款占 比也由1 9 8 6 年 的66 .3 %上升到 1995 年的 73 .15 %。( 2) 在上市及发行股票存在配额限制的情况下, 国有企业往往将其视为有效的低成本的稀缺资源, 积极争取上市及发行配额, 但受市场发展的限制, 这部分筹资比重并非很大。至于债券融资, 我国债券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 现阶段国有企业融资结构表现为:银行贷款———发行股票 ———内部积累 ———企业债券 。

3 .投资行为短期化

已经进行的以促进企业改革为目的的产权性投资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路。首先, 战略目标模糊, 各地为兼并而兼并, 充斥着“拉郎配” 、“假重组, 真逃债” 、地方保护主义等非市场行为, 使企业兼并重组面目全非 。其次, 缺乏足够的政府宏观上的指导, 不能有效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实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 由于政府意识过强, 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此外, 对于经营性投资, 由于国有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 投资方向和投资决策往往由企业总经理个人拍板, 缺乏必要的约束与监督。经营者往往出于自身的利益或职工利益, 只投资于在其任期内表现出良好效益的项目, 而忽视技术更新 、改造等对长期发展有利的投资项目, 短期化倾向十分严重 。

4 .严重的财务包装

中出现了“10 %现象” 、“三年现象”等, 至于“琼民源” 、“红光实业” 、“渝太白” 、“东方锅炉”等典型案件, 更是会计作假 、财务包装的“杰作”, 已令国人瞠目 ! 另外, 在不少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中, 财会职能合一, 所有的理财工作 、核算工作均由单一的财务部门负责管理, 这使得财务信息质量较低, 时滞较长 。而且, 社会性监督力量的薄弱, 尤其是证券市场中介机构( 证券商 、注册会计师、律师等) 的不规范导致企业作假行为难以揭示出来。

5 .畸形的利润分配关系

在“内部人控制”比较严重的国有企业中, 国有股权的约束力量很薄弱, 甚至出现“内部人”经营者采用违规手段侵占税后利润的行为, 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据有关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 国民收入中个人所得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1978 年为 49 .3 %, 1985年 为5 8 %, 1 9 91 年为 60 .8 %, 1 9 9 6 年攀升为69 .2 %。国民收入过度地向个人这一块倾斜, 企业财务分配机制性缺陷暴露无遗 。

三 、改善国有企业财务行为的对策建议

改善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的现状, 必须以激励与监督为核心, 根据国有企业具体情况, 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督导机制。基本框架设想如下 :

( 一) 确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的财务目标, 实现国有企业的共同治理

一个明确的财务目标是建立财务督导机制的基础, 确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的共同治理 。具体地说, 就是董事会 、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 如职工代表、银行代表等, 它强调决策的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相互制约。这样, 不仅可以提高各相关者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为国有资产的高效运作而奋斗, 而且还可以在各相关者之间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

( 二) 加强财务监督, 实行财务总监制度

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监事会和内部审计, 但是, 他们的职能并不能满足对经营者财务行为进行监控的需要。这是因为监事会的产生源于所有者、董事会 、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制衡, 其职责重点在于对董事会决策的一种再监督, 职责的财务活动;内部审计多受托于总经理, 是一个与财务部门平行的职能部门, 主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 这两者的监督作用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滞后性。而委派财务总监则是一种适时有效的监督手段, 通过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动进行监控, 可以及时地制止经营者违背所有者意志的行为, 使其为此而产生的耗费无法掩饰在财务状况中, 同时财务总监可以随时就重大问题向所有者汇报, 便于所有者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 。

( 三) 引入“人力资本” 的概念, 合理构建经济激励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 劳动者作为“人力资本” 在企业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 为了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内部人” 积极性, 必须重新构建以年薪制为基础内容的财务激励机制。其中货币激励包括年薪制和股票期权 。年薪制以企业生产经营周期( 通常为一年) 为单位进行考核, 将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与责任轻重、风险大小 、生产经营成果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挂钩;股票期权促使经营者收入与其努力和能力挂钩, 消除其行为短期化, 激励经营者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共存共荣;还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对经营者实行期薪 、期奖。非货币激励包括稳定提高经营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 确保其职业安全, 使其事业成就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要改变企业及经营者的行政级别, 实行“人职业化”, 实行经理的无任期制度, 增强经理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其从长计议, 克服经营战略的短期行为 。职业化既可以增强其职业安全感, 也可增强职业荣誉感, 通过经理市场的竞争和优胜劣汰, 使经理成为一种因具较强专业水平而受人尊敬的职业。

( 四) 发挥优势企业的主导作用, 促进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的发展

虽然国有股权是不可转让的, 但在国有资本之间通过协商股权是可以转让的 。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的发展, 至少会给国有企业以下两点好处 :首先,通过产权转换和转让可以优化调整企业资产结构 。当企业资产存量处于总量失衡、结构失衡 、运营效率低下的情况时, 财务管理调整资产结构的手段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和具体的资产形态, 可以放眼市场, 通过产权重组的财务策略, 如改组 、合并 、分立、兼并 、合资等, 实现企业产权有效流动, 在深度和广度上推动财务要素重组, 实现资产存量结构的动态优化 。其次, 国有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者形成“用脚投票”的约束。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很可能面临着被接管的威胁。而且在产权交易中要强调优势企业的作用, 一方面, 优势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 自主地兼并弱势企业, 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优势企业自身具有良好的督导机制, 通过兼并重组, 不仅可以缩短劣势国有企业的多级链, 而且还可以使其有效的督导机制在劣势企业中得到持续的贯彻。

( 五) 强化财务盈亏约束, 科学评价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市场经济要求各个企业主体地位平等, 竞争规则相同, 机会均等, 进行真正公平的竞争 。补贴 、税收减免、财政拨款等亏损国有企业的保护伞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及市场的完善将被逐渐撤销, 企业的生存 、发展完全决定于企业自身的盈亏 。而企业的盈亏又主要取决于自身管理水平和经营的好坏。只有在这种盈亏约束强化的基础上, 才能够运用适当的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现行评价指标数据来源单一, 揭示信息滞后, 主要集中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 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发展趋势、经营机会与风险等状况很少涉及, 信息量过窄, 对评价者的作用极为有限。针对现行指标的缺陷以及国有企业现阶段的特征, 应当增设反映国有资本保值 、增值等运营方面的指标, 如 :国有资本增值额, 国有资本增值率, 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应当增设现金流量信息的评价指标, 更加客观真实地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抵抗经营财务风险的能力及内部成长的能力 ;应当增设前瞻性指标, 充分满足各信息需求者的财务信息需求, 帮助他们及时、准确地作出财务决策, 如 :预计资产报酬率、未来现金净流量 、预计销售增长率等等 。

( 六) 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 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财务公开是为了保护出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基本手段和国际惯例, 也是置企业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的基本方法。目前, 我国企业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 财务造假严重, 很多虚盈实亏企业照样亏本经营。为此, 要加快建立财务的社会监督体系, 建立会计报表的社会公证制度, 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 。企业进入金融市场, 应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告, 经注册会计师鉴证确认再向社会公开, 使社会和投资者的监督成为约束企业财务的强大压力 。同时, 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其鉴证工作能够真正做到公正、客观。

参考文献(略)

相关标签:
  • 专属服务

    服务顾问一对一服务
  • 信息安全

    加密保障信息安全
  • 进度掌控

    服务全程进行跟进
  • 售后无忧

    售后保障全程无忧
关于我们
服务支持
联系我们
24小时联系热线

0755-85219881

粤ICP备2021083794号